川報觀察記者 文莎/文 雅安觀察 黃剛/圖
提到芭蕾舞,你的腦海里浮現的是什么?
唯美的《天鵝湖》?
如果用芭蕾來講述四川愛情故事,你能想象嗎?
6月1日晚,根據川籍文學大師李劼人作品改編的同名芭蕾舞劇《死水微瀾》在雅安文化藝術中心上演,講述了敢愛敢恨的農村少女鄧幺姑追求愛情的曲折故事。
演出伊始,舞臺投射出婆娑竹影,在輕盈空靈的樂聲中,綠衣舞者化身竹林仙子飄然起舞,朦朧而靈動;抬轎子的力夫揮舞起漫天的紅綢,男子陽剛之美演繹出中華傳統的喜慶色彩。女主角鄧幺姑以新娘的身份出場,高難度的舞蹈動作,展現了追愛路上內心的矛盾和掙扎。
《死水微瀾》小說創作于1935年,剛一出版,便轟動一時,郭沫若甚至稱李劼人為“中國的左拉”。23歲時,李劼人還曾出任雅安教育科科長。
芭蕾舞劇《死水微瀾》曾于2016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大型原創劇目。這部描繪百年前川渝地區鄉土風情的文藝經典首次以芭蕾舞劇形式搬上舞臺。
相較于小說,芭蕾舞劇在演繹人物命運的基礎上濃墨重彩的渲染了四川的民俗風貌,仿佛讓人穿越回李頡人筆下的時代,地道的川西風情和天回鎮上的那段愛恨糾葛回味悠長。
本土特色是本劇的一大亮點,袍哥文化、川劇元素的運用尤其讓該劇顯得獨一無二。川劇“變臉”也被巧妙融入劇情,卻并不顯得突兀牽強。
據悉,作為“雅安2019高雅藝術在身邊”系列惠民文化演出之一,芭蕾舞劇《死水微瀾》已經在雅安連演兩場。
“沒有想到雅安的藝術氛圍這么濃烈,現場觀眾的熱情,對演員來說也是戲劇的構成部分,這正是舞臺藝術與影視藝術的重要區別。”飾演鄧幺姑的舞蹈演員彭鈺說。
看完演出后,一位老人告訴記者:“我以前看過川劇版的《死水微瀾》,沒想到還能看到芭蕾舞劇,太滿足了!”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